2002年初,絲麗雅公司發現國內有近20家同行紡織企業未經許可,擅自使用了該公司“半連續離心機每錠多離多缸及其控制結構”專利技術,形成了群體侵權姿態,使其蒙受巨額經濟損失。
四川省知識產權局在受理此案后,根據省市專利管理機關聯合行政執法協作協議的規定,及時移送到有管轄權的相關省市知識產權局處理。在他們和人民法院及絲麗雅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至2004年底,已有7家侵權企業與宜賓絲麗雅股份有限公司簽定了專利許可實施合同或和解協議。通過維權,目前絲麗雅公司獲得了侵權賠償和專利許可實施費共計1046萬元,群體侵權行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該案給人的啟示是,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專利已經成為企業進行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擁有專利的企業都應當有足夠的維權敏感性和一定的維權專業技巧,這樣才能有效地維護自己的權利,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省社科院教授李少宇指出,同時,任何市場的競爭者都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通過走自主創新的路子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而且在技術開發、市場開拓上也要注意規避侵權風險。
對于企業來說,在與競爭對手的專利戰中除了“守招”還須有“攻招”,即提高自主專利的質量:必須從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開始。因為,他人侵權與否,惟一的法定證據就是專利權人的專利文本。如果專利文本本身證明不了這些事實,就可能在本來按事實應該勝訴的案子里敗訴。
作為企業都是利益至上,要注意成本意識。一旦自己的專利被侵權要分析形勢再下手,解決專利糾紛方式不僅是訴訟,還有調解和仲裁,應該根據商戰的需要進行選擇。另外,起訴的目的應該明確,是為了獲得經濟賠償、為了獨占市場、為了以戰求合作、還是為了廣告效應,不同目的采取不同的戰略。訴訟對象應該精心選擇,如果有大企業、小企業、國內企業、國外企業都涉嫌侵權,應該考慮好拿誰下手,原則是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